杨旺:新时代女排精神

2015年08月18日09:15  体育专栏     我有话说

  中国女排出征世界杯的14人名单尘埃落定,队长惠若琪出人意料地在最后关头因身体原因落选。对于热爱这支队伍的网友而言,惠队的缺席,大大拉低了队伍的颜值和知名度。而对于志在冲击奥运会门票、正磨合阵容的中国女排而言,则无疑是一个艰难而理性的决定。

  在郎平麾下的中国女排,惠若琪无疑是一个定海神针般的存在。技术全面、进攻多变、智慧理性的她,承载着中国女排攻防两端转换的枢纽作用。她既是头号重炮手朱婷身边最为依仗的支持者,也是队友在位置确实之后的救火队长。她的缺阵,既让中国队在主攻力度和高度上严重缺失,也将刘晓彤、刘宴含等年轻选手提前推上前台,更让中国队的一传体系经受更大的考验。

  更重要的还来自于精神层面。在经历了上届奥运会的淬火时刻,2014年世界锦标赛的重生之旅后,惠若琪已然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超越。当她顶住巨大压力、将中国队第五局最后一球狠狠地扣在对方地上抽筋倒地的镜头,我的眼中浮现出的,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赵蕊蕊在5分钟以后一蹦一跳离场的场景,壮美而又让人心痛。

  事实上,在和惠若琪聊起自己的伤病的时候,她总是有一份难言的成熟淡定:

  2010年女排大奖赛澳门站比赛,惠若琪肩膀脱臼,第一次,她自己把胳膊接了回去;第二次脱臼,她已无法做动作。这次严重受伤让她远离赛场8个月之久。惠若琪的父母至今仍然记得女儿从手术室推出来的细节,“全身发抖,脸、嘴全都是苍白的,然后眼泪就顺着眼角不停往外流。”

  惠若琪的左肩至今仍然保持着当时的馈赠:三个手术的疤痕,里面埋着七颗钉子。在随后的恢复过程中,她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恢复。每次训练治疗,都可以在楼道里听到训练室她的大声惨叫。“肌肉粘连,必须练开,否则我以后不可能再打球。”惠若琪每天训练完,眼睛都哭得红肿。为此她甚至产生了心理阴影,比如做动作不太敢往左边倒地等。

  但伤病还是没有放过她: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结束后,中国女排在宁波北仑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封闭集训,惠若琪又在集训期间心脏部位多次出现严重不适。

  这个场景,和当年的赵蕊蕊是不是有几分相似?当年,顶着亚洲第一副攻、第一高妹的光环和头衔,赵蕊蕊在雅典奥运会前脚踝严重的伤病,这对志在奥运会取得好成绩的中国女排无疑是灭顶之灾。我曾和赵蕊蕊谈过她在病榻上的感受,那是一个无法用心情来描述的过程,郁闷,痛苦,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绝望。内心细腻,酷爱漫画的赵蕊蕊曾将这些细节搬进自己的小说,那里面有着细节和深入,以及恐怖想象的力度。

  幸运的是,在处理两个绝对巨星的态度上,团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:

  在赵蕊蕊受伤之后,相关方面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游说团,通过赵蕊蕊及家长等各种管道,灌输需要尽快恢复回到赛场的理念。主教练陈忠和,更是放弃男子汉的伟岸形象,在弟子面前洒泪,但目标同样执拗而坚决:希望赵蕊蕊能再次上场比赛。于是,自己本身的追求,加上团队的激励,赵蕊蕊终于创造了骨折病人的生理上奇迹:2004年奥运会,雅典第一战,赵蕊蕊披挂上场,但仅仅5分钟之后便咔嚓倒地。

  但这次,尽管惠若琪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,而她也表达了要求了参与比赛的意愿,但在队伍的检查之后,郎平等作出了她不随队参赛,留京观察的决定。有关方面甚至为此调整了比赛成绩要求,而“以人为本”等词汇,也第一次出现在官员们的口中。

  必须为这次调整和缺席点赞。中国女排精神,曾以不惧艰险,不怕牺牲,为国拼命为精神内涵,那些个体价值服从于集体价值,那些超越身体极限的精神品质,被当成是经验在各个领域推广。作为那一代女排精神的践行者和传道士,郎平的身体至今仍残留着那个时候的“馈赠”:无论是球员还是教练,她曾出现过多次晕倒在现场的事例,医生甚至做出过“三十岁年龄,六十岁骨头”的诊断。但社会发展到今天,我们社会发展,我们已经不需要一块团体金牌来装点门面。那些来自运动员个性价值的诉求,遵从运动规律的召唤,已经占据了主流。我们欣赏那些为国家拼搏的运动员坚强意志,更对那些伤病者暂时放弃,以图再来的运动家风范予以掌声。在前不久的游泳世界锦标赛,孙杨因为心脏问题而放弃了1500米自由泳之后,就在坊间赢得一片赞赏和鼓励的声音。

  在新时代,如果还存在女排精神的话,我想再增补上这样一个词条:超越自我,以人为本。

  (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新浪网立场。)

文章关键词:惠若琪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赵蕊蕊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